目前主要有兩種制備合成單晶金剛石的方法:一種是高溫高壓法(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),簡稱HTHP;另外一種就是化學氣相沉積法(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),簡稱CVD
高溫高壓(HTHP)法合成金剛石
ü 高溫高壓法泛指溫度超過1500 ℃,壓強超過109 Pa 的條件下制備金剛石的方法,國外一般稱作溫度梯度法,國內稱作溫度差法。HTHP法中,目前有兩種設備可用以制備金剛石:一種是用六面頂壓機,它主要是將石墨相抵碳轉化成為金剛石相抵碳;另外一種設備是兩段式分球壓機設備,它是由前蘇聯科學家Boris Feigelson等人在90年代初研制開發的。
ü 目前工業上主要還是利用HTHP法制備單晶金剛石,其最大有點是制造工藝較簡單,金剛石的生長速度快,通常在10-20min內就能合成出1mm 以下的金剛石單晶,從而滿足各種工業需要。隨著生長技術的發展,現在通過控制生成核可以生長出粒徑達2mm的金剛石。
ü 化學氣相沉積法(CVD)
主要利用的是在高溫空間(也包括在基板)以及活性空間中發生的化學反應。制備金剛石所用到的氣體原料一般為甲烷和氫氣,通過在高溫條件下激發使氣體發生分解,生成含碳基團的活性粒子,并最終在基片材料上沉積出金剛石膜。制備單晶金剛石的方法主要有微波等離子輔助化學氣沉積法,熱絲輔助化學氣沉積法,電子回旋共振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象沉積法,直流等離子體噴射化學氣沉積法,燃燒火焰化學氣相沉積法等。
化學氣相沉積法---熱絲輔助化學氣相沉積(HFCVD)
ü 混合氣體進入反應室經過熱絲區域到達集體表面,分子氫在熱絲表面催化分解。反應區域只是由熱絲周圍很小區域組成的,這使得單根絲的作用范圍受到了限制,并且熱絲與基體間的最佳距離是1-10mm 。 這一過程范圍與這些小的激活區域有關,并且大面積沉積只是通過在反應腔內使用多根絲來完成。熱絲可以用W, Mo等,通常加熱溫度從2000℃到2400℃,反應腔內典型的壓力是50Torr,HFCVD中金剛石生長速度從0.1μm/h 到15μm/h 。沉積面積從幾平方毫米到300cm2 .該技術的主要缺點是金剛石膜的厚度和質量是不均勻的。
頂部